(還是吳、洪的文章精彩...)

中國時報 2008.01.13 
政治地震接踵 避免國家空轉
江宜樺

     這次立法委員選舉,社會各界原本觀察的重點有三:第一、單一選區制度的採行,是否有利於兩黨政治的形成?第二、兩票制的推動,能否給第三勢力帶來生存空間?第三、附帶舉行的公民投票,能否有任何一案過關?但是,由於選舉結果泛藍大勝、泛綠慘敗,其差距遠大於各方選前的估計,大家的關注馬上變成「泛藍支配的國會究竟對未來有何影響?」以上這些問題,都值得我們思考。

     就選制效應而言,國民黨與民進黨果然是單一選區的獲利者,除了同屬泛藍的無黨聯盟及親民黨共獲得四席外,沒有其他政黨能在單一選區突破兩大黨的夾殺,包括台聯也一樣。第二張選票部份,由於第三勢力整合失敗,雖然不想投給兩大黨的選票超過百分之十,但最後還是沒有任何小黨越過百分之五的門檻,分配到任何席次。至於「討黨產」與「反貪腐」兩項公投,則在投票技術性爭議造成選民反感,以及國民黨選前轉向抵制的情況下,都沒有通過。

     單一選區與兩票制是彼此制衡的設計,前者有利於大黨鞏固其區域優勢,後者有利於小黨獲得人民青睞。第二張選票的設計意義尤其深遠,因為理論上這是促使各政黨推出優秀人才、爭取選民認同的機制。但是從兩大黨全國不分區提名名單就可以看出,兩大黨顯然不認為一般選民會弄清楚「選人」與「選黨」的差別,因此排入安全名單內的大都是現任立委、黨務主管或企業負責人,而較少社會清流或弱勢團體代表。反而小黨普遍在意這張選票,試圖推出比較清新的人選。不幸的是,從這次選舉結果看來,兩票制的影響力輸給單一選區制,而兩大黨的盤算基本上也沒有落空。

     眾多小黨未能擠進立法院,大概讓不少期待第三勢力運動的人失望,因為兩大黨過去幾年來並沒有認真問政,只會彼此謾罵指責,現在聯合壟斷立院,台灣的國會品質很難獲提升。而且,選前盛傳小黨若能超過百分之五門檻,則不無可能推出自己的總統候選人,以參與大選的方式進一步宣揚超越藍綠的理念,或以掌握關鍵少數選票影響馬謝兩組人馬的政見。如今第三勢力受挫,上述局面浮現的可能性已經大減。但是,第三勢力諸政黨性格南轅北轍,選前也未能順利整合為一股力量,反而彼此之間還傳出挖角的風波,因此被各個擊破並不意外。

     最讓大家感到震撼的,當然是國民黨橫掃各選區、囊括國會絕對多數,而民進黨遭逢前所未有的慘敗,連陳水扁也必須辭去黨主席一職。究竟這樣一種局面的出現,對於未來政局會有什麼影響?具體而言,泛藍會不會發動不信任案,迫使行政院長下台?會不會重提總統罷免案,挾三分之二多數威脅陳水扁最後幾個月的任期嗎?會不會更強勢地杯葛預算與法案,讓民進黨政府更無法以行政資源輔助總統大選?甚至,會不會想修改憲法,以確保將來長期執政的優勢?

     從選後國民黨的定調來看,他們暫時大概不會輕舉妄動,以免選民對新國會產生反感,影響到馬英九的總統選情。事實上,儘管有的政治觀察家認為接下來會有「鐘擺效應」,就是這次慘敗激起泛綠選民的危機意識,從而在下次大選中凝聚力量支持謝長廷;但是更有可能的是「骨牌效應」發作,民進黨接連輸掉立委與總統選舉。為了防止「鐘擺效應」,短期內國民黨應該會十分審慎。

     可是,民進黨會不會以退為進,乾脆讓張俊雄下台,要求國民黨落實他們過去最喜歡講的「國會多數組閣」主張,讓國民黨措手不及,陷入組閣也不是、不組閣也不是的窘境?當然,陳水扁總統如果這麼做,很難不讓民眾覺得權謀之心太重,因為他過去從來堅持即使只有國會少數,也沒有理由交出閣揆任命權。不過,如果他真的要泛藍推出行政院長人選,我們也看不出國民黨有什麼拒絕的正當理由。畢竟他已經負起敗選責任辭掉黨主席,也就不無可能負起總統責任交出閣揆任命權。

     如此看來,立委選舉結果所引發震撼還只是開端,未來說不定有連續地震要發生。坦白講,民眾既不希望藍綠繼續瘋狂地對抗,也不希望未來幾個月國家陷入空轉,或充滿爾虞我詐的攻防。然而如果泛藍真要拖垮執政黨,或是泛綠真要逼使反對黨現出原形,我們只能請雙方都按照憲政規矩來,並且請泛綠做好忍辱負重的準備,或請泛藍硬起頭皮接受組閣的要求。

     民主政治從來不是按照課本操作的東西,它考驗的是政治人物與所有人民的實踐智慧。台灣的民主發展充滿令人目不暇給的奇景,也提供我們磨練智慧的挑戰。本屆立委選舉再度告訴政治人物什麼是可容忍的、什麼是不可容忍的,如果政黨領袖不能從這麼寶貴的經驗記取教訓,那麼政權怎麼到手,也會怎麼丟失。呼籲大家在繼續前進之前,最好能夠想通這一點。

     (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ayof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